非遗文化融入凉亭雕塑设计需突破传统展示模式,通过 “符号转译、工艺创新、互动体验” 实现创新性表达。符号转译方面,提取非遗文化中的核心视觉符号并进行现代化重构,例如将剪纸艺术中的镂空图案转化为凉亭金属雕花的几何纹样,把皮影戏的人物轮廓简化为雕塑立柱的浮雕造型,既保留非遗韵味,又符合现代审美。以河北蔚县剪纸非遗为例,某公园凉亭雕塑将剪纸中的 “吉祥纹样” 通过激光切割技术雕刻在不锈钢面板上,面板随阳光角度变化呈现动态光影,让传统剪纸艺术以全新形式呈现。工艺创新上,将非遗技艺与现代材料、技术结合,如在木雕凉亭中融入东阳木雕的 “透雕” 技法,但改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替代传统硬木,减轻重量的同时增强耐候性;在陶瓷凉亭雕塑中,结合景德镇陶瓷的 “釉下彩” 工艺,搭配 3D 打印陶瓷技术,实现复杂造型与精细彩绘的完美结合,解决传统手工陶瓷难以批量生产的问题。互动体验层面,设计可参与的非遗文化场景,如在凉亭座椅侧面雕刻非遗技艺步骤图,游客可通过扫码观看非遗传承人的制作视频;在雕塑顶部设置非遗音乐装置,风吹过时发出传统乐器(如古筝、笛子)的旋律,让游客在休憩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。此外,还可定期举办非遗主题活动,如邀请剪纸艺人在凉亭周边现场创作,游客可将作品贴在雕塑预留区域,形成动态的非遗艺术展示墙。